虎珍堂地瓜小教室|番薯品種那麼多,台灣番薯一家親!

台灣的農業科技一直在不斷發展,這也包括甘藷育種領域,

甘藷育種在台灣是一項重要的農業工作,

其目的是培育出更具耐病、高產、品質優良的品種,以提升甘藷產業的競爭力。

 

台灣甘藷育種工作,自日據時期即於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進行,

光復後仍由嘉義農試分所繼續辦理育種工作。至今已選育超過30個甘藷品種,

幾乎台灣絕大部分甘藷品種皆來自嘉義農業試驗分所。

台灣甘品種之改良工作,可分成三個不同時期:

 

① 第一個時期1895-1945年:

此時期之育種目標為豐產、高澱粉品種,主要用途是澱粉、釀酒、溶劑原料及飼料

->嘉義農試分所在台灣各地進行區域試驗三年,選育出台農43號、台農44號、台農45號至台農48號等品種。

② 第二個時期1946-1960年:

主要育種目標為高澱粉及食用品種,產品作為飼料、澱粉及輔助食糧之用

->自1946至1960年之15年間共選出台農49號、台農50號、台農51號、台農52號、台農53號、台農54號、台農55號、台農56號、台農57號、台農58號、台農59號、台農60號、台農61號及台農62號等甘藷品種。

③ 第三個時期為1961年迄今:

主要育種目標是重視甘藷、品種之品質,希望育成各種用途優良品種,提高甘營養和使用價值,產品用途主要供食用,部分作為食品加工和澱粉原料。

->自1961起至今甘藷育種目標轉變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為主,其間共選出台農63號、台農64號、台農65號、台農66號、台農67號、台農68號、台農69號、台農70號、台農72號、台農73號及台農74號等甘藷品種。

另外1998年為因應台灣夏季颱風季節蔬菜供應量不足,嘉義分所選育出葉菜甘藷台農71號,以作為供應夏季蔬菜使用。

除此之外,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已選育出3個甘藷品種,桃園1號、桃園2號及桃園3號;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已選育1個甘藷品種,花蓮1號。

 

所以市面上光台灣品種的番薯就有那麼多種,而且每一號番薯都長得不一樣!

目前最最常見的地瓜為顏色偏橘紅的台農66號,以及偏黃色的台農57號。

順帶一提,虎珍堂的地瓜則是選用台農57、66、73號

1.食味特佳的甘藷品種-台農57號

莖黃綠色,節間帶淡紫色,毛茸少,葉形五深裂或三深裂,背面葉脈中助及其基部均為深紫色,葉脈為淡紫色,頂葉黃綠色,塊根表皮棕黃色,目深色,無縱溝,肉色橙黃,塊根紡錘形。

 

2.適應不同期作栽培的甘藷品種-台農66號

莖粗大且強硬,綠色,無毛茸,葉為盾形,頂葉亦為綠色,葉背面、葉脈及基部均為綠色,塊根表皮淡棕紅色,表皮尚光滑,肉色橙紅。現今為中北部種植最多之品種,種植面積超過5,000公頃。

 

3.富含花青素之紫肉品種-台農73號(紫玉)

表皮為粉紅色,光滑,表皮脈少,皮目淺,肉色為深紫色,鮮塊根花青素含量高,蒸煮後之肉色、質地、香氣、甜味及適口性亦均較台農57號為佳,而肉質氧化褐變度低之特性亦較台農57號為優。故本品種不僅可作為健康食品食用,亦可作為烤藷或其他加工產品之加工原料。

 

下次大家在吃地瓜的時候,可以順便認識自己吃的是幾號的地瓜唷!

 

分享此文:

相關文章